千里運河,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,揮別齊魯,南下江淮。大運河行至宿遷皂河古鎮(zhèn)劃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,形成了冠絕運河的千里運河第一灣。也正是這一筆,點出了大運河宿遷段既是治河咽喉,更是漕運轉(zhuǎn)軸的精妙所在。
在宿遷,運河的溝通、融合,治河的堅韌、創(chuàng)新,在這里形成了兼收并蓄、開放包容的宿遷運河精神和文化。千年的古運河流淌至今,更是留下了水道和水利、航運工程設(shè)施、生態(tài)與景觀環(huán)境、相關(guān)物質(zhì)和非物質(zhì)文化等諸多遺產(chǎn),連綴成一條熠熠生輝的文化長廊。
大運河畔的“小故宮”
2014年,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,宿遷市皂河龍王廟行宮和宿遷中運河段入選世界遺產(chǎn)名錄。這兩處遺產(chǎn)點也被形象地稱為宿遷市中國大運河遺產(chǎn)的“一點一線”,中運河是當之無愧的“一線”,而“一點”就是位于宿遷市皂河古鎮(zhèn)的龍王廟行宮。
景區(qū)工作人員張瀝文介紹,龍王廟行宮建于清代順治年間,改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1684年),后又在雍正、乾隆、嘉慶等朝改建,最終形成了占地36畝、四院三進的北方官式建筑群。
剛到龍王廟行宮山門前,一對其貌不揚的石獅卻有著非同小可的“身份”。“這是一對皇家一品正坐石獅,目前這樣的獅子僅存兩對,一對位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門口,另一對就在我們宿遷龍王廟行宮?!睆垶r文說。
宮墻高聳,庭院深深,宮內(nèi)“河清”“海晏”門牌樓寓意著國泰民安、風調(diào)雨順。山門紅墻上方鑲嵌著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鎦金御匾:“敕建安瀾龍王廟”。一股氤氳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?!扒迩〉哿陆?,五次駐蹕此地,并留下了‘第一江山春好處’的題跋?!睆垶r文說。
穿過山門,就能看到一座上圓下方呈現(xiàn)六邊形的御碑亭。亭中御碑為乾隆皇帝雕刻了乾隆皇帝的圣旨與詩文。其中,圣旨是乾隆皇帝登基第一年對宿遷下達的,記錄了龍王廟修建、祭祀的所有緣由和故事;而碑陰則雕刻了乾隆皇帝的五首詩,每一首都是他六下江南駐蹕于此所寫。
這五首詩中還藏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(jié)。每一首的第四句、第八句、第十二句的結(jié)尾都是“渦、過、波”。張瀝文介紹,由于宿遷地區(qū)南有黃河,北有駱馬湖與運河,當時每隔三至五年就有一次水患,而“渦、過、波”則體現(xiàn)出乾隆皇帝對宿遷水患的重視。同時,這座御碑的碑座還是少有的龍頭獅身座,相傳這種神獸是引發(fā)黃河水患的元兇,所以用御碑鎮(zhèn)住它也體現(xiàn)了“敕建安瀾龍王廟”中的“安瀾息波”之意。
張瀝文說:“這座建筑的形制與北京故宮非常相似,所以也有‘小故宮’的美稱。當時乾隆的御船就??吭诰嚯x龍王廟行宮500米左右的大運河碼頭上,六下江南,五次駐蹕此地,也體現(xiàn)了他對飽受水患影響的宿遷以及漕運的關(guān)心?!?/p>
一個悲傷的故事 喚醒一座城
位于宿遷市東北方向的水利遺址公園,講述的正是宿遷與水的故事。走入宿遷水利遺址公園展示館,該館館長韓愛軍給記者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?!拔覀兯捱w有座古城,名為泗州。清康熙十九年(公元1680年),泗州城在夏秋兩季連續(xù)降雨70天,最終導(dǎo)致黃河、淮河發(fā)生洪澇,泗州城就此淹沒在了洪澤湖湖底。自唐朝建城,至清代被淹沒,泗州城見證了從隋唐大運河到京杭大運河兩段漕運歷史,如今它靜靜地躺在洪澤湖底,也被稱為中國的‘龐貝城’?!?/p>
館中收藏的宋代《禹跡圖》復(fù)制品也非常珍貴?!队碹E圖》是中國現(xiàn)存最早且保存最完整的石刻地圖,地圖遵循了上北下南的方向,這與現(xiàn)在地圖是一樣的。《禹跡圖》由5113個邊長為1厘米的方格組成,每個方格折合成當時的一百里,換算成現(xiàn)在的地圖則是一比五百萬,這就是當時的比例尺概念。
展示歷代名人在宿遷治水,是展示館中的重中之重。宿遷位于黃淮交界處,水利、水患一同存在,黃淮水一旦泛濫便容易沖毀城池,此地在歷史上一度有“洪水走廊”之稱。運河的暢通、漕運的便利,離不開代代的治理。
明萬歷六年(公元1578年),當時的總理河道潘季馴,在前人“以河治河”理論基礎(chǔ)上,提出“筑堤束水,以水攻沙”方略。在黃河兩岸修筑縷堤,縷堤之外再筑遙堤,縷堤、遙堤以格堤相接??|堤有“束水攻沙”之用,緊逼黃河,河道狹窄,流速快水勢猛以沖刷黃河泥沙。遙堤“攔洪防潰”減少縷堤黃水泛濫憂患,而格堤則用以“淤灘固堤”,格堤將縷堤、遙堤分隔為一個個小方格,縷堤溢出的黃水在三者間沉淀,曬干之后的泥沙變廢為寶,加固堤防。
清康熙二十五年(公元1686年),靳輔受命河道總督,加筑黃河北岸遙堤的同時,于遙、縷二堤之間開挖中運河。上接張莊運口引駱馬湖水,下在過黃河處建仲莊閘,閘下過黃河進入里運河通漕船。中運河總長186公里,其中大部分位于宿遷,長112公里。
黃淮水患,一度威脅漕運安瀾。自古而今,代代治水、代代水利。正對展示館大門的便是一座6160型柴油機雕塑,“1981年,宿遷翻水站建成,它的主要任務(wù)是為灌溉供能。但由于耗油量較大,2014年,井頭翻水站投入使用。老翻水站則作為水利遺址展示。”韓愛軍說,如今的中運河平靜如練難見過往的洶涌。小小的井頭翻水站,在用運河水灌溉著宿遷近60萬畝農(nóng)田。
宿遷學院文理學院教授張春紅介紹,以上世紀70年代為界,此前宿遷當?shù)氐霓r(nóng)田大多數(shù)為旱田,70年代之后進行水稻種植,宿遷的農(nóng)業(yè)進行了“旱改水”的轉(zhuǎn)變?!熬褪菍⒅羞\河的水引入了宿遷的農(nóng)田,隨后宿遷發(fā)展出了小龍蝦、螃蟹、魚類等養(yǎng)殖,目前大部分農(nóng)田還在進行魚稻共生。這是運河對宿遷農(nóng)業(yè)的影響。”
得益于宿遷境內(nèi)水網(wǎng)發(fā)達,運河至今都是宿遷乃至整個江蘇省重要的運輸力量。張春紅介紹,宿遷港建成后,木材、砂石、煤炭等物資源源不斷來到宿遷,保證了當?shù)氐纳??!坝行┑胤竭\河是景觀河,但是在宿遷運河是保證民生的重要通道。”同時運河在南水北調(diào)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張春紅介紹,其中南水在經(jīng)過宿遷時流經(jīng)了運河,并在皂河翻水站引導(dǎo)水源流向北方。
云渡桃雕的前世今生
走進宿遷市郊的云渡村,道路兩側(cè)是成片的桃樹林。桃樹上結(jié)的小青桃清爽脆甜,但是在云渡桃雕第四代傳承人云守陽眼中,當?shù)匦∏嗵业奶液耸侵谱髟贫商业竦淖詈貌牧稀!耙恢芤召弮扇翁液恕iT挑選體型勻稱、圓潤飽滿的制作。”云守陽說。
云渡桃雕傳習所內(nèi),云守陽的兒子、云渡桃雕第五代傳承人云沂先正在制作一條桃核手串。云沂先左手輕捏住桃核,右手握著鉆頭正在雕刻云紋?!傲α坎荒苄?,要不然紋路不真實;力量也不能大,否則桃核就破了。”云沂先一邊講解一邊雕刻。
傳習所內(nèi)最引人矚目的展品就是一艘核舟,長寬高不過兩枚一角硬幣大小的核舟以運河漕船為原型,舟兩側(cè)窗戶均可打開,船艙里的人物栩栩如生,與《核舟記》的核舟如出一轍。“桃雕的工藝特點可分為粗、中、精三種,核舟的雕刻屬精雕,要在一天當中精力最好的時候進行制作,最長不能超過三小時。”云守陽介紹道。
桃木、桃枝、桃核等在傳統(tǒng)文化當中有辟邪保平安的作用,運河上的跑船人為了祈求平安都會佩戴桃樹制品,于是云渡人就地取材,用俯拾皆是的桃核因材施藝,創(chuàng)造了云渡桃雕這一民間工藝,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。乾隆下江南路過此地,見到云渡桃雕后大為驚嘆,并寫下了“渡上人家盡銼刀,神奇化朽做桃雕”的詩句。
如今,云渡桃雕是江蘇省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然而,這項絕妙手藝經(jīng)歷悠悠歲月卻曾瀕臨失傳。云守陽說,上世紀七十年代當?shù)剞k起了桃雕雕刻工藝廠,并培訓一批雕刻藝人,他就進入該廠成為專職工匠。到了1984年桃雕廠倒閉,云守陽邊務(wù)農(nóng)邊制作桃雕?!耙驗橄矚g就沒放下,當時的作品就是送給親戚朋友?!?/p>
到了本世紀初,云守陽代表宿遷市參加為期7天的中國第六屆藝術(shù)節(jié),因其作品工藝精湛、文化內(nèi)涵豐富,3天便銷售一空,受到中外客商的一致青睞,云渡桃雕從此一炮而紅。
如今,云渡桃雕已經(jīng)走進了泗陽縣中心小學,當?shù)氐暮⒆觽兣c云守陽和他的十幾名弟子在大運河畔,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
運河瑰寶
《禹跡圖》復(fù)制品局部
《江蘇至北京運河全圖》復(fù)制品局部
核舟
總 策 劃:金 可
陳冬菊
本期采寫:姜 煜
張釗齊
陳節(jié)松
張群琛
本期攝影:常 鳴
視頻編輯:劉小輝
責任編輯:張釗齊
版面設(shè)計:王 晴
海報設(shè)計:沙澎澤